实践团:“水韵红窗”实践团
实践地点:苏州革命博物馆、苏州市平江路
团队成员:瞿星瑶、丁子阳、姚禹阳、乔金山、忻璟怡、杨烁、张心怡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谱写 “强富美高” 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现代音乐与科技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关于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号召,于暑期组织“水韵红窗”实践团投身“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先是前往苏州革命博物馆,参观“信仰铸魂,革故鼎新——华东革大与苏州红色记忆”主题展,随后走进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足迹,深入探寻姑苏红色文化底蕴,开展沉浸式实践学习。

苏州,这座承载着千年文脉的历史文化名城,在近代中国革命浪潮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从抗日战争时期军民同心的英勇抗争,到解放战争时期战略要地的关键坚守,苏州河畔的每一寸土地,都见证着无数革命先辈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抛头颅、洒热血的壮志豪情,成为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红色阵地。

“信仰铸魂,革故鼎新——华东革大与苏州红色记忆”主题展以多维视角铺展红色画卷,通过多个展区用丰富的载体呈现革命历史。展区内,泛黄的历史照片定格着华东革大师生在艰苦环境中勤学报国、刻苦训练的珍贵瞬间;饱经沧桑的革命文物 —— 从战士们穿过的粗布军装、用过的老旧武器,到记录战略部署的手写文献,每一件都承载着先辈们的无畏初心;多媒体互动装置则以动态形式还原历史场景,让我们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激情燃烧的革命年代。
参观过程中,玻璃展柜里静静陈列的影集与文物,无声却有力地诉说着先辈们为信仰坚守、为革命奉献的动人故事。这种 “沉浸式” 的红色教育,将历史与艺术巧妙融合,让抽象的革命精神变得鲜活可感,不仅让我们深刻体会到革命历史的厚重,更真切感受到信仰力量的磅礴与革命精神的崇高。

在苏州革命博物馆的学习探索告一段落后,我们来到了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的平江路,距今已有 2500 多年历史,作为苏州迄今保存最典型、最完整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它以 “小桥流水、粉墙黛瓦” 的江南风貌,被誉为 “没有围墙的江南文化博物馆”,是展现姑苏文脉的重要窗口。
参观结束后,我们参加了由主办方组织的研讨交流会。通过参观展览,不仅深入了解了华东革大与苏州的红色历史,更深刻体会到了社会主义发展之路的艰辛与伟大。我们决心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3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曾专程来到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考察,走进非遗工作室了解苏绣等江南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要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要在心里传承好。” 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为平江路的文化保护与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成为我们实践团此次探访的重要指引。

深入平江路,我们来到了苏州市平江文化中心,里面精致的茶楼与传统手工艺品的陈列更是让人目不暇接,“水韵红窗”团队成员也曾在此进行过街演演出,不仅响应了苏州市姑苏区对“街头艺人”的号召与扶持,也对展示姑苏江南城市市容市貌贡献了力所能及的帮助。
作为新一代青年大学生,也作为在苏州长大的江南儿女,我们既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江南文化的深厚底蕴,又要将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结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考察时所言,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不仅有历史文化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坚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者相结合,苏州这个充满着柔情与温暖的江南城市一定会紧紧跟随时代,并具有愈发深刻的文化、时代价值。我们也将尽一己之力,发挥专业特长,为提升社会文化生活水平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