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乐说党史|经典影视剧歌曲中的党史|(六)《延安颂》

发布者:华海朋发布时间:2021-10-20浏览次数:1622

电影歌曲《延安颂》赏析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灰色的阴霾笼罩神州,红色的音律却越发张扬。有这样一首歌曲,以明媚的语言和有力的曲调,歌颂着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心、积极奋斗的精神面貌,这便是《延安颂》。而随着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上映,作为插曲的这首歌从延安唱到了上海,从抗战唱到了解放,从昨日唱到了今朝,成为时代强音。

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宣传海报

 

Part 1

电影歌曲《延安颂》

这首经典的《延安颂》,由近现代作曲家郑律成作曲,革命女作家莫耶作词。1938年夏,就读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的郑律成与文学院的一群学生来到宝塔山的山坡上,正当他陶醉在眼前的美景之时,远处传来一阵嘹亮的军歌,抗日军政大学的学生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迈着整齐的步伐、英姿勃勃地走来。此情此景感动了曲作家郑律成,也感动了站在他身旁的文学系女同学、诗人莫耶。两人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莫耶掏出小本,充满激情地写下歌词,郑律成看到歌词十分兴奋,当晚就完成了谱曲,命名为《歌唱延安》。后来,由中央宣传部把歌名改为《延安颂》。《延安颂》的创作让郑律成一举成名,同期他还创作了《八路军进行曲》,后更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延安颂》的曲调气势恢弘,委婉流畅,是一首具有奋发向上、明亮有力的特点的大调式歌曲,旋律吸收了朝鲜民歌的某些音调特点,又借鉴了西洋抒情曲的音乐风格。全曲由五个部分组成,由于采用了首尾与中间乐段对比的不同风格,也可以看作是带省略再现的复三部曲式。歌曲开始时,绰约多姿的优美曲调,蕴含着豪迈的激情。中段转入铿锵有力的进行曲,更加强了坚定性和律动性,同前后抒发性的段落形成鲜明的对比,但是两者又同时具有雄健奔放的气势,使全曲浑然一体。全曲情感的爆发点是在“啊,延安”这一句上行大六度的大跳上,倾注了曲作者对革命圣地的无比热爱和由衷的赞美之情。歌曲结尾时的“灿烂辉煌”一句,上行的四度大跳使歌曲达到最高潮,给听众的心灵以强烈震撼,使人难以忘怀。

附:《延安颂》乐谱

 

Part 2

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

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王苹执导,由孙道临(饰李侠)、袁霞(饰何兰芬)主演,于1958年上映。

影片故事发生在1938年的上海。由于我党地下组织的电台被敌人破坏,我军电台政委李侠奉命前往上海,加强秘密电台的工作。地下党组织同时还派何兰芬与李侠假扮成夫妻,协助李侠工作。在战斗中,李侠与何兰芬产生了感情,二人经过组织批准,结成了真正的夫妻。上海被日军全面占领后,日寇发现了秘密电台并逮捕了李侠。李侠在敌人的酷刑下,严守党的秘密,敌人无奈将他释放。而与李侠同牢的国民党特务姚苇误以为李侠是重庆派来的人,在出狱后力邀李侠参与情报传递活动。李侠借机将这些情报转送延安。日本投降后,李侠夫妇继续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着斗争。

1949年,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后的胜利时,李侠的电台被发现了。党组织通知李侠撤回根据地去。撤离前夕,为了将两份重要情报发送出去,他不顾安危坚守岗位,赶在敌人到来之前将情报发送。敌人的枪口对准了李侠,李侠镇定地将电报稿吞进肚里,向战友们深情地发出最后的话:“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

电影选用《延安颂》作为插曲,以其激昂的旋律,表现了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群众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坚决抗战并取得民族解放的战斗精神,与电影主人公李侠那永垂不朽的革命精神完美契合。电影与音乐相辅相成,达到了极好的效果。

图: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剧照及海报(1958年版)

 


Part 3

党史解读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陕甘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1937年1月,毛泽东随中共中央从保安迁往延安。从此,延安成为中共中央驻地、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政治中心。“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开始。11月11日,长达三个月的淞沪会战结束,作为抗战文化策源地的上海沦陷,进入“孤岛时期”。面对这种状况,中共利用上海的特殊环境和列强之间的复杂矛盾,依托租界坚持开展抗日救亡斗争,壮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同时,中共地下党还借助复杂环境开展情报工作,向延安传递信息。

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视死如归的英雄李侠,实际上就是以当时的上海地下党联络员、革命烈士李白为原型的。1937年10月,李白受党组织派遣,化名李侠,赴上海担任党的秘密电台的工作。1942年9月,日军在对秘密电台的侦测中,逮捕了李白夫妇。1943年5月,李白经党组织营救获释。抗战胜利后,李白回到了上海,继续从事党的秘密电台工作。1948年12月30日凌晨,在与党中央进行通讯过程中被国民党特务机关测出电台位置而被捕,于1949年5月7日被秘密处决。虽然李白同志未能看到上海的解放,但他为新中国成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牺牲需为后世铭记。

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海报(4K修复版)及剧照

 

Part 4

时代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延安颂》得到了广泛的传唱和颂扬,各种大型重要的文艺晚会都有它的一席之地。与《永不消逝的电波》类似地,很多电影如《南岛风云》《峥嵘岁月》《椰林曲》等,也不约而同地把这首歌作为电影插曲,可见《延安颂》这首伟大的音乐作品成为中国革命教育的重要曲目。1993 年 6月5日,《延安颂》被“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 定为 20 世纪华人音乐经典。而《永不消逝的电波》则衍生成了一个具有代表意义的“红色IP”——同名电影、电视剧翻拍不断,话剧、歌剧、文学作品、舞剧改编层出不穷。2021年10月6日,在全国院线上映的黑白转彩色4K修复故事片《永不消逝的电波》,就是在1958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同名电影基础上修复而成,这是首部经过4K彩色修复后进入院线重映的黑白经典故事片,让观众们在大银幕上体会到了“红色经典+数字科技”的独特魅力。

一首昂扬之歌,牵动着大江南北共产主义同胞激情豪迈的奋斗之心;一段血色电波,传递了老一辈革命先辈慷慨壮烈的无畏情怀。这其中承载的“实事求是、服务人民、自力更生、艰苦朴素”的“延安精神”,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广大青年需居安思危,发愤图强,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之魂,以延安精神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迎接挑战,奋力走向更加光辉灿烂的美好未来!


注:本篇推送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资料:

[1]孟红,《延安颂》:革命圣地的精神赞[J]《党史博采》,201602

[2]梁召今.谈歌曲《延安颂》的音乐风格.[J]《大舞台》, 2018 (06)

—END—

 

 

 

文案 | 陈艳婷、马婧妍

 

排版 | 陈艳婷

 

图片、视频剪辑 | 陈艳婷

 

视频音乐:陈艳婷

 

审核 | 黄德俊老师

 

      冯玲老师

 

      秦越老师

 

 图片、视频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