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乐说党史|江苏红色音乐地图|(六)《茅山来了陈司令》

发布者:华海朋发布时间:2022-06-28浏览次数:1416

疆场烽烟已散尽  铁军精神久弥新

砥砺奋进新时代  一脉相承英雄魂


01

忆茅山昔日峥嵘

茅山西邻南京、北濒长江、东至常州、南下浙西,地势险要,战略地位不言而喻。1938年2月15日,毛泽东复电项英、陈毅道:“目前最有利于发展地区还在江苏境内的茅山山脉,即以溧阳、溧水地区为中心,向着南京、镇江、丹阳、金坛、宜兴、长兴、广德线上之敌作战,必能建立根据地,扩大四军基地,如有两个支队,则至少以一个在茅山山脉。”粟裕、陈毅等分别率新四军先遣支队,根据毛泽东“五四指示”挺进苏南敌后进行战略侦察,获得韦岗战斗等一系列胜利,成功进驻茅山地区,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1939 年 11 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陈毅、粟裕分任正、副指挥,统一领导苏南新四军及地方武装。12 月 15 日至 19 日,中共苏皖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金坛建昌圩丁家塘召开,大会宣布成立苏皖区党委,统一领导苏南、苏皖、苏北3个特委、14个县委(工委),及相应的抗日民主政府,使苏南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的组织领导统一起来。至此,东起丹(阳)金(坛)公路,北至长江、西抵苏皖边界,南达溧(水)武(进)公路以南的10多块抗日游击区大体上联成一片,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已基本建立。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华中地区开辟最早、坚持最久的华中敌后抗战的重要战略基地,对夺取全国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新四军第一支队挺进苏南,开辟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

 

苏南抗日根据地形势图

 

 02

唱英雄卓著功勋

在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革命根据地建立与发展过程中,时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的陈毅同志从苏南抗日斗争的实际出发,在战略展开、统一战线、发展武装、建设政权等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谱写了辉煌的篇章。在军事斗争方面,陈毅同志率领部队奋勇冲杀,获得了以韦岗战斗、新丰夜袭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战斗胜利,以出色的军事才干为根据地建立扫除障碍。在统一战线方面,陈毅同志充分联合管文蔚率领的“丹阳抗日自卫团”(后编为“新四军丹阳游击纵队”,又扩编为“新四军挺进纵队”)、巫恒通的“镇句江国民抗日自卫总团”(后改编为江南指挥部新编第三团)等地方武装势力,“三顾茅麓”“四上乾元观”团结地方知识分子、民族资本家等一切进步人士,广泛动员工人、农民参加抗战,分化瓦解敌方营垒,扩展武装力量;在根据地建设方面,陈毅同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重视党建工作,利用座谈会、军民联欢会、军民代表会,以及话剧表演、街头演讲等形式,宣传党的政治政策,加强军队纪律建设,与当地人民结下了深厚情谊,至今流传着许多佳话。

左图为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部旧址茅山乾元观

右图为茅山开明士绅纪振纲

歌曲《茅山来了陈司令》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写成的。歌曲具有浓厚的茅山民歌风格,歌词简明易懂,朗朗上口,在轻快的旋律中,以百姓的口吻平实而生动地反映了陈毅同志为茅山革命根据地做出的重要贡献,表达了根据地人民对陈毅同志和新四军的爱戴之情。

《茅山来了陈司令》曲谱(部分)

 

词曲作者呼延镇

在以陈毅同志为代表的新四军将士的推动之下,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人民纷纷加入了抗日救亡的行列之中。据不完全统计,苏南抗日根据地在敌后抗击和牵制了日伪军10万多兵力。新四军及地方武装在5000多次对敌作战中,共毙、伤、俘日伪军4万多人,7000 多子弟英勇献身,为建设、保卫、巩固和发展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发挥了重要作用,使苏南成为蕴藏红色基因的文化胜地。

 

03

循歌声百感交集

南京艺术学院流行音乐学院师生有感于镇江茅山地区的革命历史与红色血脉,决心以《茅山来了陈司令》为切入点,通过影像记录,以生动的影像形式再现茅山革命根据地的抗战故事,让当今社会视野聚焦江苏地区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为此,师生们实地考察了镇江市茅山抗日纪念馆,并利用专业优势重新编曲,使《茅山来了陈司令》这首歌曲的独特魅力能够再度呈现。调研过程中,南京艺术学院流行音乐学院师生深切感受到“铁军”精神光辉照耀下的新四军与根据地人民之间血浓于水的真情,体会到革命前辈们与中国共产党在成长路上的艰辛与不易。

采访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副馆长杨玉秀

镇江句容市茅山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

 

虽然英雄的身影凝固在了昨天,但他们的浩气已化作日月星辰,与我们和伟大时代同在。他们留下的红色记忆与红色基因也将时刻激励后辈,成为后辈奋勇拼搏的不竭动力。以史为骨,我们致敬先烈;以梦为翼,我们畅想未来。作为当代青年与艺术学子,我们要继续加强艺术实践能力,感悟党的文艺力量,牢记使命,承担责任,传承“铁军”精神的红色基因,在建党百年的历史脉络里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坚定的信仰。

 

总策划|俞锋

总统筹|张捷李彤

艺术总监|王诗坤汪敏

总监制|于翊平黄德俊张丹丹

总导演|冯玲

顾问|王国强杨玉秀

摄像|刘吉辰刘烜宇

航拍|刘宇航刘俊良

录音|胡皓宇

动画美术|李晨隋智媛

本期剪辑包装|李梓嫣

本期撰稿|冯玲马婧妍

排版|田媛

审核|王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