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青春|第20期 我们是我们这个时代情感,记忆的收藏者——民族志电影新锐导演李鹏宇

发布者:华海朋发布时间:2022-12-17浏览次数:1143

本期“亮青春-践行核心价值观点亮青春追梦路”专栏

带大家一起走近李鹏宇学长

聆听他的故事

李鹏宇,南京艺术学院流行音乐学院2020级音乐传播专业在读本科生,班级副班长。入校以来曾获“校优秀学生奖学金三等奖”,获“校(院)三好学生”、“校优秀团员”、“院优秀志愿者”等多项荣誉称号。在校期间努力学习研究影像志电影创作理论,并积极将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立志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扬,2020-2021年寒暑假期间返乡社会实践期间,李鹏宇联合其他专业甚至其他高校四名在校大学生组成创作团队,在家乡所在地摄制、创作民族志电影《鱼丽于釜》。2022年,该作品入围“2022第七届广西民族志影展暨非遗影像展”,并被“广西民族博物馆”永久收藏。李鹏宇同学受邀于11月21日至12月1日赴广西参加了现场展映和2022影像民族志(东南亚主题)研讨会。

2022年暑假期间,李鹏宇又组织“‘木鼓回归’云南佤族音乐影像志”实践团赴云南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田野调查,探求传统佤族音乐的深刻内涵,探寻传统民间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的内在联系。目前,该影像志电影《木鼓回归》正在制作中。

《鱼丽于釜》
类型:纪录 / 非遗

语言:汉语(河南方言)

片长:83分钟

上映日期:2022-11-23

(广西民族志影展)


影片简介

老陈黄焖鱼起于宋朝,如今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穿越漫漫千年,我们在热情的吆喝声中看到了一代代传人的坚守、见证了北宋东京的韵味。我们是新时代情感或是记忆的收藏者,应该记录下正在被遗忘的文化碎片。影片通过记录回族民间非遗手艺“老陈黄焖鱼”的经营、制作、传承的状况,去见证在非遗文化传承之路上最纯净的坚守。通过对比每一代传人不同的思考与选择,折射出来古老的民间技艺在当下的困境与希望,也通过黄焖鱼去映照出每个非遗守望者对生活、生命的感悟。

《鱼丽于釜》制作剧照

 

影片阐述

影片运用了田野调查和民族志电影的工作方法,旨在超越传统美食纪录片的局限性,拓展饮食文化的历史学和文化人类学的双重意义。老陈黄焖鱼是开封深厚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记忆,我们希望以其为切入点,找寻隐藏在悠久历史下的文化底蕴。影片对第三、四、五代传人进行了深度访谈,探究传统非遗技艺面临传承的现实问题,感受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鱼丽于釜》影片剧照


影展简介与活动历程

“广西民族志影展暨非遗影像展”是中国大陆首个民族志影展,具有较强的学术影响力。影展由广西民族博物馆于2012年创办,10年来,该影展已经成功举办了六届,在展示各族人民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唤醒公众对文化遗产的关注、提升文化自信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截至2022年6月30日,影展收到了国内各省以及东南亚各国的众多投稿影片,影片内容丰富多样,涉及手工艺、饮食、医药、生计、节庆、音乐、婚俗等多种题材。经过专家评选和相关单位审核,主展映单元入围作品12部,乡村影像单元入围作品26部,新锐单元入围作品16部。此外,影展还特邀13部影片参加展映。

本届影展历时6天,除广西民族博物馆主会场外,还在广西民族大学、广西艺术学院和百色学院设立分会场,影展期间公开展映了74部民族文化纪录片。

电影入围展映证书

影片被“广西民族博物馆”永久收藏

导演进行影展签名

导演进行现场交流

与广西民族博物馆主会场领导合影

与广西艺术学院分会场领导合影


 以音乐、影像手段创造性纪录文化现象,补充文字转述的信息自限性。在音乐人类学研究与学术性影像表达之间,建立起一种学理性的合作关系,应是新媒体时代下传统文化传播的最佳状态,这也正是流行音乐学院音乐传播专业的建设目标——近年来本专业方向致力于形成的鲜明传媒音乐特色教育:立足媒介科技前沿,聚焦音乐产业发展,紧跟音乐科技发展潮流,融合音乐与影像的视觉化传播。

践行核心价值观,点亮青春追梦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青年成长的思想引领

本专栏与我院专业特色和优势相结合

搭建好平台,展示好作品

涵育价值观,传递正能量

我们会不定期进行更新,

欢迎好作品前来投稿


图文 / 李鹏宇

排版 / 卞语萌

初审/冯玲 张丽

审核 /嵇凤云 曹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