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不容错过,跟随党的脚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强调了“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新时代的青年最具理想气质,是社会中思想活跃的群体,是引领时代潮流的先锋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队伍里始终活跃着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精神的青年人,这是党历经百年风雨依旧充满生机活力的重要原因。”
在有关大学生积极就业的政策上,国家鼓励高校生到基层、到中小企业中去,鼓励和支持自主创业。为响应国家号召,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7月22日—23日,流行音乐学院“深入中学音乐教育基础”实践队伍齐聚南京艺术学院,前往栖霞区的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开启了为期两天的普及教育就业实践,深入探究青年的教育奉献精神。
本次实践旨在将艺术的美传递给祖国未来的花朵们,让他们在艺术的熏陶和灌溉下更好地成长。并且,通过本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也将培养自己的奉献精神,提升专业水平,让自己服务社会的能力得到锻炼。在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积极合作分工,有条不紊地完成各项工作。我们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与学生们积极互动交流,与学校教师进行经验探讨,为项目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次实践得到了陆运老师、张丽老师、张钰老师等多位老师和院内领导的耐心帮助和指导,在他们的指导下,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实践团成员在附校合影
当今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正逢古今巨变之时,在机会越来越多的同时,也面临着更为艰巨的挑战,青年人竞争激烈,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发从“高学历”到“高经验”,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丰富自己的能力和综合实力。因此,实践队伍扎根校园,深入教室走进课堂,与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向前辈们请教教学方法,并展示自己专业学习的收获成果,在普及音乐素质教育和文化素养的同时,保留音乐的兴趣性和专业度,提高中学生的基础音乐素养,为素质教育的发展增添一份青春的力量。
附校内的教学设施与环境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是一所面向大众的普通高中,为响应素质教育浪潮,设计了针对艺术的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方案,实践团队的几位同学就是从该校毕业,在积极学习专业能力的同时,也是对培养自己的母校的一次感恩之旅,为学弟学妹们做出先锋性的榜样。
他们立足实践,从最基础的小课入手,积极向一名普通教师靠拢,从基础教学出发,也收获了很多不一样的知识和见识。
在给同学分析错题原因时,小组成员运用自己所学,细致地给同学讲懂、讲会,面对同学们的提问,他们也耐心的进行解答。因为教师这个工作最重要的便是要教书育人,所谓“教书”便是传授知识以解惑,所谓“育人”,则是要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小组成员为学生讲解乐理题
小组成员在与同学的相处中再次感受了专业课的学习氛围,从不同的视角看待学业,收获了不一样的感受和心得。
组长李知立:“所谓教育的闭环就是从此刻开始的,从前自以为上课走神老师不知道,从讲台上看去,原来竟如此清晰。”
成员滕佳怡:“经常有人说的子弹论,现在那颗子弹狠狠的击中了我,所以教育真的是长久且影响深远的。”
面对不同学生的时候,我们要做的便是用适合于特定学生的方法,从他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与理解能力着手,进行更为细致的讲解,即“因材施教”。
但当面对一群学生时,前面的方法显然不适用,因为人变多了,对于问题的认知与方法,以及对于知识的掌握便大不相同。因此,小组成员便采取更简单易懂的方式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适应大众提供所需。
小组成员与学生交流问题
作为后辈,在自己学业未精的情况下,我们选择了音乐学习中比较理论性,不易观念偏差且具有普及性质的乐理作为我们主要的实践课程。在完成简单课程的同时,我们也再一次收获了学习和经验。
所谓乐理,便是学习音乐道路上的根基石,就像建一栋楼房所要打的地基一般,只有学好了乐理,再将其与实际的乐器和声音相融合,音乐才能被更直观的呈现出音与音的关系、音程和弦的组合、调式分析对于旋律的体现,而作为流行音乐学院的学生,向来学习的都是如何将音乐贴近实际,贴近现实,从一个概念性的东西变成一个实际可观可感的实物,才能使大家更快速、更容易的去理解音乐。
实践团成员在课堂上讲解专业知识
实践团成员在实践课上为同学们讲解节奏型与拍号,带大家认识不同节奏型的书写方式与演唱方式,并在黑板上书写出一段节奏,带动学生唱奏。节奏的普及效果比较明显,从同学们平时听的流行音乐入手,深挖流行音乐的创作原理,从简单的节奏型入手,再到转变节奏型为音乐增添不同色彩,充分展现音乐的可塑性和多样性,极快地带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从枯燥的概念变成生动的音乐课堂。在塑造课堂的同时,我们也虚心请教了校内前辈们的教学经验,了解到如何让学生充分地吸收知识,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让理论性的知识变为实实在在的能力。
在经过古筝教室时,小组成员发现同学们并没有很大的兴趣,反而是浮躁与面露难色。我们便主动给同学们讲述了许多关于古筝与流行音乐相融合的例子,这也是现代音乐的热潮——在流行乐中融入传统音乐元素,对传统民间音乐进行传承,与时俱进,让不同的音乐风格进行碰撞。过程中,同学们的兴趣明显被吸引,开始与我们进行交流。
在这短暂的时间内,同学们的状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我们发现,似乎提及到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再枯燥的课堂也能顺利地进行下去。因此,我们也更加能体会到身为一名老师身上的责任,要用同学们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讲解,才能使他们更好的吸收专业的内容。
小组成员与学生探讨古筝音乐
小组成员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发现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更体会到了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认识到身为一名教师的不易,也更能换位思考看待问题并解决。
成员郑又卅:“从前学习的时候光顾着死记硬背,没有从老师的角度来了解整个教学的意义,现在作为半个老师,也稍稍有点学习方法上的进步了。”
成员罗曼:“在教学的同时,因为要将知识完整的传递给别人,要完整的解释知识的理念,所以对知识的理解比从前学习的时候更加牢固了,也算是对未来工作的一种提前学习。”
与此同时,来自不同专业的实践团成员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同学们讲解关于未来大学可以选择的钢琴调律、音乐传播和流行演唱等各种专业知识。通过制作PPT展示,能够让同学们更为直观地了解到不同的专业。在为自己的后辈提供更多样的人生选择的同时,也通过实践的方式带大家去了解未来可能涉及的专业。
成员曾绘瑾:“在座的很多同学都是学习钢琴和管乐器的,那大家应该都很了解一个好的乐器对于演奏的重要性,无论是钢琴,或是管乐器也好,它们能呈现的作用不仅仅是像手艺师傅一样敲敲打打,而是从根本上带给听众一个更好的体验,更好的发挥各位的演奏能力,才能为音乐的呈现打好坚实的基础。”
小组成员与老师交流
在探讨和学习中,我们怀揣着“再学一次”的心态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感受到教育行业的艰辛,以及未来从事的工作可能遇到的难题和阻碍,深入采访了教育一线的音乐教师和从前承蒙关照的高中老师,感动之余,也意识到了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国家要强盛、民族要振兴,基础在教育,关键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我们要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高度,深刻认识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战略意义,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
我们是素质教育下引领浪潮的一代,更要在时代浪潮的推动下响应国家的号召,对我们将终身学习和奋斗的事业献上自己的力量。社会实践的目的是用自己的所学所长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实践,从而得出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这次暑期社会实践过程既是一堂别开生面的“教育课”,教给我们如何肩负传承和发展的使命,身体力行为后辈和社会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又是一次极具意义的“展示课”,展现了我们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与态度,展示别样的时代风采。
结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青年的躬身实践不仅源于身,更源于心,生逢其时,立足根本,珍惜青春,奋发努力。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青年人奋勇而上,扎根实际,走上讲台,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