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暑期,为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南京艺术学院流行音乐学院乐器修造专业黄瑞敏、苏嘉伦、张雯妍、戚琪、殷雨琦五位同学组成了钢琴维护知识宣讲及乐器研究暑期社会实践团,在乐器修造系主任刘文荣老师,辅导员陆运老师的指导下,利用专业知识,发扬爱国热情,积极为社会服务并在实践过程中拓展自身素质,希望可以为人民群众传递音乐的美好与力量。
本次实践活动主旨为:艺术普及和钢琴维护的知识宣讲及音乐研究,利用自己的所学服务社会。
筹备过程
团队成员分别前往两个不同地区,7月6日团队间进行了第一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中,成员们确定了活动方向,开始商讨活动如何展开。7月12日,团队敲定了成员分工以及活动的形式方法。8月9日,团队最后确定了知识宣讲活动的内容以及乐器研究的对象。在有限的条件下团队成员在线上完成了实践计划商讨、资料收集以及最后方案的敲定。
知识宣讲
8月14日,小组成员如期进行了钢琴维护的知识宣讲活动。
团队主讲人苏嘉伦向听众们介绍了钢琴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并详细解释了每个零件的作用和如何正确使用钢琴,然后通过展示钢琴内部的复杂机制和弦上的细微调整,让听众们对钢琴的制作过程和演奏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让大家明白了钢琴维护的重要性,只有使钢琴保持在良好状态,才能保证音色的美妙和演奏的舒适性。
通过这次音乐宣讲活动,团队成员们认识到了各自的不足之处。在与听众交流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们发现有些同学对于乐器维护的知识了解并不多,比如对一些专业术语和背景知识缺乏了解。因此,在今后的宣讲中,团队会更加注重观众的接受程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方式进行讲解,以便让更多人接受。
通过这次活动,成员们不仅更深入地学习了乐器维护的知识,还学到了许多关于知识宣讲的经验、技巧和方法。
乐器研究
在知识宣讲热烈进行的同时,团队另一个小组的同学于7月初就已经开始走访云南当地的乐器制作店铺,确定了最终的研究对象——葫芦丝,同时也走进了云南民间,感受了当地的特色音乐文化。
八月中旬,小组来到了云南禄劝的街头,与一名葫芦丝制作的老手艺家进行探讨,并向他学习葫芦丝制作工艺,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经验不断成长。
老手艺人向小组成员介绍了葫芦丝的音源(发声)部分,图中所展示了葫芦丝演奏的主管部分,这个方形的孔正是镶入葫芦丝内部的吹口,整个葫芦作为气箱辅助发音。当然,这个主管也是可以独立演奏的。
老手艺人手中拿着的就是镶嵌在吹口最重要的簧片,他告诉小组成员:“一个葫芦丝要想发音,最重要是的这个薄薄的铜片”。并且给小组成员科普了制作簧片的多种材料。
他说簧片通常用铜来制作,也是葫芦丝簧片的最佳选择。经过锻打以后,铜片厚度可以达到0.1毫米。锻打好的铜皮可以让葫芦丝有更好的音色,同时也能延长簧片的使用寿命,而刚锻打好的铜皮需要刮磨加工使其光滑明亮,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个基础的铜皮。铜皮准备好了以后则需要开片,需要从铜片中开出一个铜舌。最后一步修片,即开片过程将没有刻透的部位补刻,达到簧舌和框完全剥离并清除毛刺,只要缝隙大致均匀,簧舌上下动作自如,能做到这步的簧片就可以振动发声了,而就这一个薄薄的铜片,在细节打磨上就得做上几个小时。
心 得
黄瑞敏:我在这次活动中感受到了风俗和音乐的碰撞,感受到了乐器的精妙之处,无论是钢琴还是葫芦丝,都是人们生活和智慧的结晶,而我也意识到了我们学习这样的专业,最大的使命就是让乐器更为人所知,让自己更了解乐器。
苏嘉伦:总的来说,这次音乐宣讲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这次经历,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音乐素养,还得到了与听众互动的机会,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我相信,在今后的音乐宣讲中,我会继续努力,让更多人能够感受到音乐的力量。
张雯妍:通过本次暑假实践活动,我充分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团结、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在实践中拓展自身素质,践行志愿者精神。作为一名南艺学子,活学活用专业知识,发挥大学生的先进性,为人民群众传递音乐的美好与力量是我们应该做的。
戚琪:通过本次钢琴维护知识宣讲,我进一步学习了钢琴、乐器维护的相关知识,在宣讲的过程中,我也积累了一定的宣讲经验。
殷雨琦:大学是一个教育、培养、磨练自身的圣地,我为能在南艺学习倍感荣幸。社会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基地,能将学校所学的知识付诸实践。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最好方式。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是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
总 结
这次实践活动的开展,团队成员们进一步地了解与学习维护钢琴、乐器的知识,在宣讲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们积累了一定的宣讲经验。同时,团队在走访的过程中开阔了眼界、丰富了阅历。在这次准备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们一起查阅宣讲资料,积极讨论,成员们之间互帮互助,这也让团队成员们意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今后,我们团队也将延续志愿服务的精神,努力让大家的学习变得更有意义!